机器人要想实现智能寻路运动,首先必须解决定位问题。目前市面上的定位技术有不少,例如激光雷达、计算机视觉、超声波、磁条等,不同的定位技术在精度、复杂度、成本、体积等方面都各有优势劣势,综合起来成熟的方案仍还是很少。不过基于Slamtec的激光雷达方案的机器人据说16年会上市。南京沃旭最近也告诉36氪,采用他们UWB定位方案的机器人也会在16年上市。
沃旭的UWB定位技术首先在环境中布置一些锚点,之后基于无线测量物体与锚点的距离或时间,计算得出物体的位置。UWB定位不论收还是发,都需要相应的RF射频模组,模组可分别设置为标签和锚点,锚点固定不动,标签放在运动的机器人上,两种模组都在5cm*6cm差不多大小。
UWB定位的主要特点,据沃旭CTO房宏介绍,主要是在兼顾精度和成本的条件下,整合容易,方便实施。精度方面,用于机器人的UWB结合惯导的方案精度达到5cm,虽然不如激光雷达等毫米级高,但机器人定位导航等足够用。成本方面,用于单个机器人的UWB系统综合成本可能在几千元,与其它方案相比差不多。由于采用测距定位,UWB的运算量比CV或激光雷达小的多,体积也比较小,模组接口简单,整合容易,方便实施。此外,UWB还具有工作距离远,能穿透一般遮挡,不受光滑表面影响等优点。
UWB的主要缺点,就是需要布置锚点,定位精度受金属、液体、人体影响较大。但不同方案适用性不同,用在服务机器人,如酒店、营业厅等工作场所固定的场合,需要布置锚点这点就不受影响。房宏告诉36氪,他们已经在一家具有上下层的酒店布置了整套方案进行测试,目前机器人运行良好。也有一些采用了此UWB定位方案的机器人16年将陆续上市。
UWB技术本身不是新技术,此前主要用于一些工业领域,如煤矿人员携带标签,用于在矿井下定位等。将UWB用于机器人,除沃旭外,目前还很少。除了用于机器人,房宏告诉36氪,UWB还可以用于无人机上,例如跟拍时基于UWB测量出距离,并进行追踪对焦,或者通过UWB进行定位,用于无人机编队飞行。目前汽车的ADAS防撞系统,基本也都是基于24G或77G的UWB测量技术。UWB还可以也用于定位心率,制作陪护产品等。
沃旭成立于12年,开始曾为中国移动布置Wifi热点,后来转向UWB技术,曾为联合利华等大企业提供工厂人员定位系统。公司去年已经实现盈利,目前没有融过资。